top of page
作家相片右痣人生|Bibo

疫苗接種|AstraZeneca & Moderna瘋狂的經驗分享

已更新:2021年7月25日


🔈 July 25, 更新接種後會發生的"莫德納手臂"(更新文在最下方👇 )

先在台灣打AZ(AstraZeneca)|之後到美國打Moderna💉

 

準備出國前,以前同事兩句說服下就決定自費打AZ(AstraZeneca), 從進醫院/打針/休息/離開,中間我只問護士一句:劑量這麼少?那我這幾天可以⋯⋯喝酒嗎?🥺🥺

護士當然良心建議清淡飲食,同時分享0.5ml已經很多。


下一劑的時間因為卡到出國日期,所以想說只打一劑應該還好吧,而且打完兩天後機組人員確整爆量,想自費也排不到(而且排PCR都一起被影響,三軍直接整個取消😕),600台幣打下去好像也蠻值得的。


(截) Walgreens的首頁


到了美國後,打針流程像是進藥局買藥一樣快,更不用說預約,直接走進各大藥局想打Pfizer或Moderna隨你挑,不過大部分藥局現階段只會提供一種品牌,總言而之,男友擔心我會得COVID,一樣兩句說服下我就準備出發打針(到底是我沒底線還是太容易被說服😅)。


題外話:美國?戴口罩?是什麼?

拜登總統希望所有人都能完全接種,外加近乎90%的場合只要兩劑都接種完畢,就!不!用!戴!口!罩!

所以戴口罩的人在路上,不是怕死/保護自己/不然就是沒有辦法接種,例如18歲以下的小孩。

 

好,那一定要分享不同廠牌的身體反應,不過再次個人建議,雖然我不是第一個”混種”的民眾,但在沒有證實前,還是不要穿插不同品牌(雖然我這樣的呼籲實在是沒公信力😒)。

(圖) from: Reuters (Panu Wongcha-um, July 2021)


AZ接種後的0-3小時內,身體不斷告訴我:我要餓死了!很餓!超餓的那種,好不容易撐到家附近的夜市,哇靠只有老菜水煎包有開,只好先吃3顆+養樂多,過了一小時,家裡開飯時間還沒到,身體再次告訴我:我要餓死了!

總而言之,當天打完到睡前就是一直吃一直吃,不過隔天有低溫發燒,大概也就37.2而已,沒有排到假就吞了一顆退燒藥,之後再也沒有其他反應了。


(圖) from: Bangkok Post (ONLINE REPORTERS, July 2021)


再來!Moderna的反應就完全不同,第一劑等同於我的第二劑,打之前一潘波折直接帶過到注射當下,爆!酸!

一樣0.5ml的劑量卻感覺好像多了一倍,而且不知道是門診醫生技術太好,還是我肌肉太大(超過一個月都沒健身的肌肉哈哈),竟然流血(隔天拆OK蹦的時候發現的)+瘀青一個禮拜,打完12小時後開始出現反應,發燒, 發冷, 疲憊全部一起來,不過也就燒大概37.5-37.8左右。

要接種第二劑Moderna前兩天,還心想:都完成接種兩劑(AZ+Moderna)了應該沒事吧,結果,狀態就跟上一劑完全一樣,只差在該吃的保健食品在狀態出現前都吞完,阿斯匹林也立刻塞之後太在床上曬太陽(天氣爆好🥺)。

這時候的身體狀態就是在低燒+發冷🥲🥲

 

言歸正傳!

混兩廠牌並沒有讓我變鋼鐵人,也感謝上天讓我還健健康康,最後,任何一個廠牌的疫苗(除了J&J之外,不要問我為什麼就是信不過而已😒),打完都會有防禦力,不過身體反應會差滿多到是真的,AZ反應比較小防禦力也稍微低一點,不過最新的研究報告證明可能避免得到Delta變種,打AZ最有效?!


最後,這一張圖的數據來自 STEM (LINK) 內文也分享三大疫苗的內容及差異,不過是英文,有興趣(太擔心)接種的人可以參考。

(Michelle Liu/Sabrina Zhu, Jan, 2021)


切記:打完疫苗後就回家,也最好有個人可以陪伴

以免有什麼可怕的狀態發生,例如:寶特瓶的蓋子怎麼樣都打不開😑

這時候的溫度都沒辦法讓我流汗,而且還穿長袖出門買晚餐(現在8:30太陽才下山😆)。

希望身邊的朋友能趕快安排接種機會,疫苗真的是現階段必要的防禦之一(戴口罩😷其實也是啦)!

 
更新(July 25th): "莫德納手臂"

在台灣搜尋關鍵字:新冠手臂,在英文則是COVID arm,其實這就是疫苗的副作用!

主要有:紅 , 癢 , 熱這三個反應,最明顯就是紅紅的一大片,真的是一大片喔!

有些狀況會腫起來,但有時候只是像過敏一樣表面紅紅的而已。


針對我個人的身體反應,AZ像是流感針一樣沒什麼特別,反倒是Moderna兩劑會這樣紅腫。

刻意用相機拍比較明顯看到,還好第二劑沒有像第一劑這麼大這麼癢😅。


有關新冠手臂/COVID arm可以參考醫生的報導喔,連結🔗如下:





17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